<
t6b3小说网 > > 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> 第659章
    马车半路找了一个阴凉地方停着,他们下马车休整,韩青在一旁带着团团和圆圆折树叶。这是他无聊的时候自己琢磨出来的,折出来的树叶放到阳光下,映照出来的影子像各种小动物,没一会儿就吸引了团团和圆圆的注意力。

    看着远处的韩青他们,宋声说道:“韩青的性子有些腼腆,没想到还挺招孩子们喜欢的。”

    陆清则是摇摇头,笑笑说道:“我可不这么想,其实韩青只是见生人腼腆,跟孩子玩起来可活泼了。”

    宋声捏了捏他的小手,温声说道:“你性子也比以前活泼些了,从前在京城做官的时候,只有一方小院子,白天我很少在家,你在家里日子过得定然有些沉闷。”

    陆清没想到相公会想到这里,他摇摇头,“我不这么觉得呀,其实都是一样的,去哪都能够学到东西。你看在京城的时候,我认识了锦哥儿,他也教会了我不少东西呢。”

    虽然教的都是一些让他如何牢牢把握住相公的心这种东西,但对他来说,也是很重要的。

    “还有罗夫人一家,过年互相走动的时候,我还特地跟她请教过年节往各处亲朋好友那里送的东西应该怎么备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出来了,不在京城,自然是要更自由一些。与在京城相比,学到的东西自然也是不一样的。”

    “从前在京城的时候,我要学的除了操持家务,还要学跟与相公来往的官家家眷相互应酬来往。谁家办个赏花会,邀请过去听戏曲之类的,以前我都是不懂这些过程中的礼节的。现在倒是知道的七七八八了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你做通判了,那我就是通判夫郎。肯定还要学会跟下面的官员家眷打交道的,这时候在京城学到的东西不就派上用场了?”

    宋声听完陆清说的这些话,一下子觉得他成长了不少。之前他们没怎么说过这方面的事情,如今说起来,他恍然觉得他的小夫郎已经越来越优秀,能够独挡一面了。

    “你说的是,只是要辛苦你了。”肃昌府下面的一众官员并不少,除了来自各个县的官员,光是府城里头的官员就有很多。

    上头还有一个知府压着,定然是要跟知府夫人打交道的。通判下头还有两个推官,一个理事,这些都是文官。除此之外,跟县城一样,配备的还有巡检,驿丞,牢头,捕头等等。

    “相公莫要再说辛苦的话了,与相公相比,我做的这些都不算什么。反倒是你,以后要忧心的事情肯定会更多,千万不要太过劳累了。咱们是最亲最亲的家人,只要能一直好好的,我做什么都不辛苦。”

    宋声宠溺的刮了刮他的鼻子,手刚放下来,才发现阿爹不知道何时去找团团和圆圆去了。

    陆寻帮忙把剩下的东西收拾了一下,人家小两口亲密着呢,感情好的不得了,他就不在旁边碍眼了。

    他低头轻轻笑了笑,从前他还担心郎婿升了官之后,会不会嫌弃自家哥儿,如今看来倒是没有一点担心的必要了。

    这俩人一路上都恩恩爱爱的,他还在马车里坐着呢,旁边还抱着两个孩子,他们可倒好,说起话来完全不避人。

    陆寻看到他们感情好,心里是高兴的。罢了罢了,他还是去找自己的两个孙孙去吧。

    结果他刚过去,团团就指着不远处的宋声问陆寻,“阿爷,呆呆在做森莫?”

    陆寻扭头一看,大概是陆清被风吹的沙子迷了眼,宋声正在帮他吹眼睛,只是动作有些亲昵。

    陆寻牵过团团的手说道:“团团,别看你爹爹他们了,他们哪有阿爷好看?来,阿爷给你编花篮。”

    又过了几天,通往肃昌府的官道上两边的草木逐渐茂盛,宋声他们的马车刚绕过一座山,从人烟稀少的地方终于开始见到一些稀稀拉拉的村庄。

    春生在前头赶着马车,这段时间他也有些疲累,要知道他们光是赶路,就在路上走了整整两个多月。

    这会儿正是早上太阳刚出来的时候,原本雾蒙蒙的天气因为太阳出来,照散了晨雾,远处终于隐隐约约的能看到城门的影子了。

    春生激动的喊道:“老爷,夫人,咱们快到了!我看到城门了!”

    第236章 第 236 章

    春生这么一喊, 马车里坐着的宋声探着头往外看去,远处城门的影子隐隐浮现,的确是快到了。

    陆清一听快到了, 本来身体很乏,但这会儿浑身仿佛又有了劲儿, 一脸惊喜的撩过帘子探着头向前看去, 还真是城门!

    “相公,咱们终于要到了,还好没耽误你赴任。”

    这一路上虽然他们已经抓紧时间赶路了,但在平安县耽搁的时间太久, 生怕误了上任的时间。

    如今可算是到了地方, 算算时间, 距离上任的截止时间还有半个月,好在是没耽误。

    马车逐渐走近城门, 这里的城门跟他们宛平府城不大一样, 可能是因为临近关口, 所以城门旁边的城墙修得格外高。

    这会儿正是早上,他们昨天晚上是在这样城门附近的镇子上借宿的,有马车在,早上他们出发的又早,所以这会儿到的也很早。

    进城的人不多,大多数都是挑着筐进城卖菜的, 还有挑着箩筐卖山货的。

    进城门的这一条路上的老百姓穿着都格外的破旧, 宋声向外看去, 路过挑着扁担的庄稼人, 很少有身上的衣服是不带补丁的。